“我们不追求规模,技术才是竞争力的源泉。”在辽宁省锦州市,精力旺盛的私营企业经营者赵清洁说。
赵的公司生产汽车零部件,他的经营理念是稳扎稳打、“一步步成长”。然而,在中国企业当中,具有这样理念的经营者却是少数。
企业和政府负责人看重的是“进入《财富》500强”。这是美国经济杂志《财富》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排出的世界大企业的排行榜。2008年中国共有29家企业入选。
为了促使企业进入500强,政府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合并,甚至在一些方面提供补助。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收购骨干企业宁波钢铁公司的协议已经达成。在汽车行业,上海汽车集团在2007年底收购南京汽车集团。在通信领域,中国移动通信等三家公司在市场中越来占据主流。
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的扩大企业规模是否同时存在着问题?
在北京市以东200公里、濒临渤海湾的曹妃甸工业区,首钢和唐山钢铁公司出资兴建的钢铁厂正在兴建当中。一座年产500万吨的高炉已在2008年秋季竣工,但投产时间却一再被推延,因为在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却忽视了市场的需求。
企业在享受与扩大规模有关的优惠政策的同时,政府对经营的干预也在增强。政府还频繁下达禁止裁员和要求维持工厂生产的命令。一名内陆地区的机械企业的干部不无担忧地表示:“政府干预损害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发展。”
今年1至2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为5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2%。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利润总额却达到705亿元,同比增长3.3%。国有企业过于臃肿,限制了自射的发展.而经营灵活的私营企业效益却在不断提高。
中国曾经有过10家航空公司,在政府的主导下,两年内逐步合并成三大集团。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经营者却无法解决旅客数最增长停滞,原油价格上涨等问题,这些企业纷纷要求政府注入公共资金进行援助。
政府推动的一味追求规模的企业培育方式,未必能够造就出在全球化市场中战斗力很强的企业。
推荐阅读4月20日其他文章
今日参考消息 | 昨日参考消息 |
|
也可阅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