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嫒静(音)的丈夫今年2月死于肝癌。她准备了大笔现金,知道打点各级殡葬部门需要这些钱。
她给钱的第一批人是医院的护士和护工,这样,他们才会清洁她丈夫的遗体,以恭敬的态度把遗体放进停尸间的冷冻柜。然后,她付钱给一位护工,帮她在公共安全机构和上海政府做死亡登记并联系国营的殡仪馆。
在殡仪馆,一个令人发愁的清单摆在她面前,上面是一系列帮助她丈夫优雅离去的商品和服务,从售价4万元的玉制骨灰盒到供她丈夫在阴间使用的纸钱等等。
殡仪馆工作人员发表了几句有关对亲人尽职尽责的感慨,目的显然是刺激林女士拿山更多钱来:她想用小面包还是奔驰灵车运送丈夫的遗体?遗体火化前,她想不想让他在贵宾室等待?
在中国,运送、储存、火化遗体的基本费用号称由国家统一规定管理,但棺材、骨灰盒、花圈,殡葬仪式和坟墓等“另外计价项目”的价格都由“市场”决定。
世界各地的殡葬业历来都因剥削脆弱的顾客遭到指责。但是,在中国,悲伤的死者家属面对的“价格冲击”却有额外的缘由。实际上,丧葬业由中国政府和地方民政事务部门所有的国营公司垄断。为赚取高额利润,价格已经膨胀到敲诈勒索的程度。
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殡葬业每年产值160亿元人民币——依据平均每年有800万人死亡。但如果把墓地的销售计算在内,这个行业每年的产值超过2000亿元。
寿衣、葬礼服装、木制棺材、花圈和骨灰盒等“另外计价项目”的加价幅度有时高达10倍。而每平方米墓地的费用高达中国公寓每平米均价的1000倍。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买不起房住,死后买不起一个小盒予装骨灰。”
根据中国殡葬协会的数据,中国有80%的殡仪馆和50%的墓地属于国有。但是,鉴于民政部门是这个行业的大股东和主要管理者,私营墓地的经营者往往与民政官员关系密切,腐败盛行。
民政部一位官员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说:“这就好像某个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地方殡葬管理部门就设在殡仪馆内,统一核算。他们怎么能有效监督?”
林媛静的丈夫去世前要求妻于把钱省着用,举行由政府补贴的简单仪式,把他的骨灰撒进大海。
在最近的一个雨天,她与上千名死者家属聚集在上海郊外一个码头。乐队奏响哀乐,手拿骨灰纸袋的人们连推带挤上了船,为抢占一个好位置,以便最先把亲人的骨灰撒进海。
林嫒静避开了豪华葬礼和大部分陷阱,把总费用控制在7000元人民币,其中有5000元由政府新实施的补贴计划支付。
在这个号称逝者应该像生者一样得到尊敬的国家,大多数人越来越难以负担死亡的奢华了。
推荐阅读4月28日其他文章
今日参考消息 | 昨日参考消息 |
也可阅读其他文章>>>>>